永远在转型,我们能从华强北得到什么启示?
华强北
华强北的历史,是一部草根生长史。
草根的特点一是随风而长,生命力极强;二是数量众多;三是随风而摆,墙头草。
从最初的数码、电子,到矿机,到美妆,华强北总能成为某个品类的交易中心,并掀起一番风潮。从转型而言,华强北值得学习。
1979 年,粤北兵工厂迁入深圳,取名华强,寓意“中华强大”。第二年,华强公司附近的一条路取名为华强路,华强北就此诞生。最初,华强北是个工厂区。1988年3月28日,赛格工业发展大厦一楼的一小半区域被分隔开,改建成1400平米的赛格电子配套市场,没想到,电子配套生意爆火,不到两年,整栋大厦八层楼面就全部被占据。1996年到2000年,华强公司决定将几栋厂房改建成华强电子世界,规模4万平米,是华强北营业面积最大的电子市场。经过十余年的酝酿,华强北已成为了拥有从电子元器件到模具厂齐备产业链,加上熟练并廉价的劳动力,华强北几乎成为了全球组装成品手机最快、成本最低的地区。

2005年手机生产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,山寨机至此应运而生,难以计数的山寨机品牌在电子产品市场上成“星火燎原”之势,同时这把火也烧旺了华强北。但成也山寨、败也山寨,华强北的山寨产业链被媒体曝光。但想要从低端产业转型并摘掉“山寨”的帽子谈何容易。2009年,转型尚未成功,华强北又遇电子市场爆冷、电商冲击两面夹击。
2017年虚拟代币价格暴涨后,不少嗅觉灵敏的商户变身“矿业服务公司”,出售显卡、硬盘、矿机,甚至还提供矿机托管、运维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2018年比特币暴跌的矿难,让华强北商户又转型到电子烟上。2019年,国内电子烟生产达到井喷期,深圳包揽了全球90%的电子烟产量。因为利润空间巨大,部分商贩逐渐做起了电子烟批发生意。2019年,国内出台管控政策,禁止线上销售电子烟。在严格的电子烟监管下,华强北开始进军美妆业。2021年新年伊始,华强北美妆市场卷入走私风波,华强北美妆再受重创。2020年9月之后,“币市”再次迎来新一轮牛市,许多售卖矿机的店铺已经重开,再一次回到矿业中来。

华强北的灵敏、重利、求快,是他们总能找到下一个风口的原因,也是他们不断衰退的病因。
出走的巨头
十年前,“北有中关村,南有华强北”是深圳最鲜明的标签,十年后的今年,人们津津乐道的不再是华强北,而是聚集了94家上市公司的最牛一条街“粤海街道”。如今聚集在粤海街道的不少巨头也是从华强北走出来的。
2014年,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蔡转弯接受《中国文化报》采访时称,这块面积只有1.4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,却走出了50多个亿万富翁,也孕育了华为、腾讯、神舟电脑、普联、同洲电子、大疆等一批知名企业。
四十年来,华强北即使走出了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,依然摆脱不了给人以小摊小贩的印象。已经成长出来的巨头和日渐没落的草根有什么区别呢?要成为巨头,总是在变动主营业务是不行的。
成也风头败也风头,就像时尚圈里说的“时尚是一个轮回”而经典永流传,风头上的猪飞起来越快,摔得更快。巨头的成长是一场价值投资,需要的是深耕护城河,接受时间的考验,而不是考验变换主营业务的速度有多快。1999年腾讯推出了QQ的前身OICQ,到2020年QQ依然拥有7亿活跃用户;1996年赵建军成立普联,明星产品TP-Link路由器诞生,2017年TP-Link一度占据45%的国际市场。这些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中数一数二巨头的企业,其主打产品都是通过不断深耕市场、打磨产品、加深护城河才渐渐变强的。深圳的科技公司,很多是从“底层取代”做起,最终发展为技术玩家,“将生意重新做一遍”。
而小摊小贩只利用了繁荣市场,一旦市场衰退,就失去了用户。用户追随的是产品,而非市场。
华强北的优势,并非是总能抓住风头的灵动,而是产业链。在这里,一款手机从想法变成量产并不是件难事,从任何一个电子市场的楼上走到楼下,就能找到从设计到生产,从芯片到外壳的全部解决方案,一款产品从研发到量产,只需60天。传统的手机公司一年只能推出1-2款新品,而在华强北,这是两个月就能做到的事。生存之道也在于此:依靠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,打“机海战”,以量取胜。

非洲市场上的手机之王传音,来自华强北,它的崛起可以归功于中国手机厂家在手机产业链上十多年的积累。在华强北的产业链底蕴基础上面,叠加了传音基于当地的调研,将研发精力花在了深肤色用户的美肌模式上。华强北的产业链,让传音有了低成本和快速生产的优势,节省的这部分成本,被花在了研发和非洲本地的销售上。20美元一部的超低价格、来自中国的双卡双待技术,再加上本土化运营——针对当地人肤色设计的拍照技术,这一套根植于华强北的组合拳,帮助传音迅速占领了非洲市场。传音才有了“非洲王”的地位。
避免产品太过同质化,避免 “自杀式”的价格战,则避开了华强北的致命弱点。连小米都努力挤进高端手机的行列,淡化低价高质的标签,因为价格战永远没有赢家。